难兄难弟肝胆相照“肝胆相照”是中国人十分熟悉的一个成语,以肝与胆的关系密切、相互照应来比喻互相坦诚交往共事。由此可以看出肝、胆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。那么,从中医的角度来看,肝与胆之间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呢? 首先,在位置方面,肝、胆同居于右胁下,胆附于肝。其次,在经络方面,肝经与胆经互为表里经,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,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。二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,在病理上又会相互影响。 在生理方面,“主疏泄”是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,肝主疏泄的功能对于胆汁的正常分泌及排泄有一定的影响。胆汁为肝之余气所生,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,胆汁才能顺利生成并适时排入肠腔,从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。 在病理方面,肝与胆任一病变均可波及对方。如若肝气郁滞,肝主疏泄功能异常,则会影响胆汁的生成及排泄,从而引起消化功能的异常;而胆腑湿热,胆汁排泄障碍,又可影响及肝,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异常。二者相互影响,终均可导致肝胆气滞、肝胆湿热或郁而化火,肝胆火旺等证。临床可出现口苦、食欲不振、腹胀、胁肋胀痛,甚黄疸等表现。 此外,肝与胆在精神情志方面也有一定的联系,《素问•灵兰秘典论》中云:“肝者,将军之官,谋虑出焉。胆者,中正之官,决断出焉。”在情志方面,肝主疏泄、调畅情志,主谋虑,胆主决断,与人的勇怯相关,肝与胆相互配合,使人在遇到事情时能够作出决断。如若肝胆病变,则可引起精神情志的异常,出现多疑善虑、情志抑郁、胆小易惊恐等病证。 因此,肝与胆互为表里,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在病理方面均有密切的关系,可谓难兄难弟,在病理状态下常需肝胆同治,采取疏肝利胆之法。
文章分类:
中医科普
|